动态新闻
主讲人:顾黔 教授
主持人:刘晓南 教授
时间:2025年4月5日(星期六)9:40—11:40
地点:复旦大学光华楼东辅楼205
【内容提要】
长江中下游沿岸是官话与吴语、赣语、徽语、湘语等方言的交界地带,是方言音韵研究的富矿。我们选取长江中下游沿岸江苏、安徽、江西境内57个方言点,调查具有代表性的音韵特征的共时分布,探讨这一地区方言的语言接触、历时演变及形成原因。以止摄“嘴、醉、喂”,蟹摄“岁”为例,考察“支微入鱼”的共时分布。发现“支微入鱼”分布在江淮官话东西两端,中间呈断裂态势。东面为吴语和江淮官话通泰片,西面是江淮官话与赣语交界处,中间的断裂带是江淮官话的腹地洪巢片。南京、扬州、合肥等自古即为通都大邑,从扬州至无为的“缺口”正是历代北人南迁的必经之路。特别是晋永嘉之乱,北方居民大批南下,沈约《宋书·州郡志·南徐州》序:“晋永嘉大乱,幽、冀、青、并、兖州及徐州之淮北流民,相率过淮,亦有过江在晋陵郡界者。晋成帝咸和四年,司马郗鉴又徙流民之在淮南者于晋陵诸县,其徙过江南及留在江北者,并立侨郡县以司牧之。徐、兖二州或治江北,江北又侨立幽、冀、青、并四州”,以致“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”(《晋书·王导传》卷六五)。“断裂带”是北方方言不断冲击的结果。
【主讲人介绍】
顾黔,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,南京大学方言与文化研究所所长。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。主要从事汉语方言学、方言地理学、音韵学研究。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汉语方言自然口语变异有声数据库建设”和“苏皖鄂赣江淮官话与周边方言的接触演变研究及数据库建设”首席专家。主编《江苏方言研究丛书》,出版《通泰方言音韵研究》《汉语方言共同音系研究》等专著,在《中国语文》《方言》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。获中国社科院“吕叔湘语言学奖”、江苏省社科成果一等奖等。
【主持人介绍】
刘晓南,复旦大学古籍所教授,博士生导师,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。现任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会长。兼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委,教育部学位中心专家库成员。专业方向为汉语史,研究领域为汉语语音史、历史方言学。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、省部级课题数项。
海报丨余柯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