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4月5日,由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主辦的第二屆“中青年學者文獻語言研究論壇”暨青年學者工作坊在復旦大學光華樓東輔樓2樓成功召開。南京大學文學院方言與文化研究所所長顧黔教授,作爲特邀專家,發表題爲《長江中下游方言音韻特徵的分布及成因》的專題講座。本次論壇匯聚了來自中、韓兩國8所高校以及上海博物館的32位中青年學者,每人宣讀論文一篇,其規模較首屆論壇顯著擴大。
一、開幕式:學術傳承與展望
開幕式由復旦大學古籍所青年副研究員余柯君主持,復旦大學古籍所所長陳廣宏教授、南京大學顧黔教授、復旦大學劉曉南教授分别致辭,三位教授都强調了中青年學者在文獻語言研究中的創新使命。
論壇開幕式在光華樓東輔樓206舉行
復旦古籍所青年副研究員余柯君主持開幕式
復旦大學古籍所所長陳廣宏教授致辭
南京大學文學院顧黔教授致辭
復旦大學古籍所劉曉南教授致辭
二、專題講座:方言音韻的深度探索
特邀專家顧黔教授以《長江中下游方言音韻特徵的分佈及成因》爲題,系統梳理方言音韻的地理分布規律及歷史演變脈絡,復旦大學劉曉南教授主持講座並引導現場提問互動,各校中青年學者對講座內容進行了熱烈的討論。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陳忠敏教授、副系主任盛益民教授也蒞臨現場,深度參與學術討論。
南京大學文學院顧黔教授發表講座
復旦大學古籍所劉曉南教授主持講座
復旦大學中文系陳忠敏教授蒞臨現場
復旦大學中文系副系主任盛益民教授蒞臨現場
同學提問互動
三、青年學者工作坊:多元議題的相互碰撞
青年學者工作坊於4月5日下午舉行,本工作坊分上、下2場,每場依據發表內容分作4個分會場,各分會場報告同時舉行,共發表學術論文32篇。其討論聚焦文獻語言學前沿,內容涵蓋傳統音韻學、對音研究、域外漢語文獻、古文字學、訓詁學、古代漢語詞彙學和語法學等多個領域。
第一場 第一分會場
主持人:王建
邱瑞峰(復旦大学)
再論中上古漢語的牙喉音
吴思燕(華東師範大學)
近十年上古音與古文字整合研究述評
胡拓(華東師範大學)
《等音》韻圖藍本探討及藍本對語音的影響
但鋭(復旦大学)
再談《切韻聲原》實際語音特徵及其音系性質
第一場 第二分會場
主持人:徐有聲
劉家佑(香港中文大學)
朝鮮漢字音輕唇音問題探微
楊皓雪(首爾大學)
朝鮮末期漢語會話書中的“啊”系詞研究
李吉瓊(上海大學)
朱子《語録解》研究
陳衍宏(復旦大學)
音辯本《柳集》音釋校証
第一場 第三分會場
主持人:祝天怡
王軼晟(復旦大學)
“璿”、“琁”、“璇”字際關係考論
張恆(復旦大學)
《鶡冠子》訛字校訂兩則
董璇璘(上海大學)
《莊子》“望洋”别解
付虎(復旦大學)
《邶風·二子乘舟》“汎汎其景”新解
第一場 第四分會場
主持人:孟嘉琪
陳楷森(復旦大學)
萬曆本《荔枝記》字詞零札(八則)
麻豔霞(上海大學)
從喻紐論異部重紐列等及兩者區别
單新堯(復旦大學)
《五方元音》諸本的生成與流變
劉金福(復旦大學)
《三國志》“惠示雅數”校釋
第二場 第一分會場
主持人:但鋭
周子涵(北京大學)
漢魏時期質物部長入字的演變
趙文博(中國人民大學)
上古長入聲消變、歸字及音值構擬補論
王建(復旦大學)
論北京話“携”字的音
楊青(山東大學)
現代北京方言m、n、l、r聲母陰平字探源
第二場 第二分會場
主持人:余柯君
王安(復旦大學)
《西天館譯語》梵漢對音研究
徐有聲(復旦大學)
窺基《妙法蓮華經釋爲爲二章》初探
方思圓(上海博物館)
景德鎮出土明官窯瓷器所飾梵咒釋讀二例及相關問題瑣議
孟嘉琪(復旦大學)
嘉興藏《瑜伽集要焰口施食儀》韻母梵漢對音研究
第二場 第三分會場
主持人:陳衍宏
陳聞達(華東師範大學)
出土簡牘《蒼頡篇》於漢語詞彙史研究的意義
楊皓月(復旦大學)
敦煌碑銘讚“分功”詞義考釋
戴佳文(復旦大學)
《元曲選》與相關戲曲選本對讀劄記
賴冠洲(復旦大學)
敦煌齋願文獻所見連詞研究
第二場 第四分會場
主持人:陳楷森
馬譽文(復旦大學)
説“妟”“晏”
王涵(華南師範大學)
甲骨文“妾”的意義及身份
李波澐(上海大學)
談楊樹達“會意字”分類問題
陳思思(華南師範大學)
摹寫精妙的大型甲骨文新著——讀《甲骨文摹本大系》
四、論壇總結
本屆論壇在首屆基礎上實現跨越式發展:首次匯聚中國內地、香港和海外高校的學者,以32篇論文展現文獻語言研究的前沿動態。論壇當中90後、00後青年學者占比超九成,彰顯學術薪火代際傳遞的蓬勃活力。論壇通過方言音韻、出土文獻、域外漢語等多元議題的深度碰撞,推動古籍整理與語言文字研究向“考據與理論互證、傳統與科技交融”的縱深發展。期待未來與海內外兄弟院校攜手,將論壇打造為兼具學術厚度與青年鋭氣的“文獻語言學共同體”,爲守正創新的學科之路持續注入源頭活水。
第一分會場由復旦古籍所博士生王建總結發言
第二分會場由復旦古籍所余柯君老師總結發言
第三分會場由復旦古籍所博士生陳衍宏總結發言
第四分會場由復旦古籍所博士生陳楷森總結發言
以下爲本次論壇會務學生名録,感謝你們的辛勤工作,謹致謝忱。
姓 名 | 單 位 | 年 級 |
但鋭 | 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| 2020級博士研究生 |
陳楷森 | 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| 2021級博士研究生 |
陳衍宏 | 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| 2021級博士研究生 |
徐有聲 | 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| 2023級博士研究生 |
王建 | 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| 2024級博士研究生 |
孟嘉琪 | 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| 2023級碩士研究生 |
祝天怡 | 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| 2024級碩士研究生 |
方禹 |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| 2021級本科生 |
王叢睿 |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| 2022級本科生 |
曹夢如 |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| 2023級本科生 |
潘立荃 |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| 2023級本科生 |
許芮碩 |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| 2023級本科生 |
張伊凡 |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| 2023級本科生 |
攝影丨陳思昀、潘立荃、曹夢如、張伊凡、方禹
圖片處理&排版丨許芮碩、孟嘉琪
文案丨余柯君、王叢睿